进贤门与抚州门
【信息时间:2015-01-21 阅读次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
南昌府的南大门叫进贤门,群众又称抚州门。为什么一个城门有两个名称呢?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 北宋初年,南昌府改称洪洲,将城扩大一倍,并兴建七座城门。进贤的夫役负责修建南城门东边的城墙,抚州的夫役负责修建南城门西边的城墙,然后汇合。施工时,夫役们都分居在坝口巷、慧园街、胶皮巷、十字街、玉清观、将军渡、洛阳桥、豆腐巷一带。平日出工收工上街都要在城门处相遇。进贤人把这门叫进贤门,而抚州人却称它抚州门,双方都希望将来这座城门竣工后,以自己的县名命名。这种情绪蔓延很快,双方民夫经常为此发生口角,甚至扬言要械斗。进贤同乡会和抚州同乡会,双方各推举代表,告到县衙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持己见,执意不让。知县无奈只好禀告府台。知府对双方代表说:“等到城门落成时,本府台自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包你们双方满意。” 双方代表走后,知县令衙役到坝口巷李麻子石坊店,凿刻两块石碑,并叮嘱不得泄露天机,李老板只得照办。石匠每刻好一块石碑,就把有字的一面朝下放,并吩咐徒弟晚间要藏在屋里。谁知徒弟粗心大意,晚上收工时,错搬了一块未刻的石碑搬进屋里去了。说来也巧,这事被一位抚州人发现了,于是派两人半夜里摸到石坊店门口,把刻有进贤门的石碑抬走,偷偷地扔到城门边护城河里。心想:没有了进贤门石碑,自然就是我抚州门了,心里不知多高兴。 第二天,李麻子发现“进贤门”这块石碑被盗,又不敢声张,便赶忙又补了一块。待衙役把两块石碑抬走了,李麻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三月初五,城门举行落成典礼,城楼上旌旗飘动,只见城门空着三个字。各路文武官员,也都站在城楼上想看看府台大人的锦囊妙计是什么。只见知县在城楼上拉着嗓子宣告:“今天此门命名,将由民夫自选。抚台大人已将刻有进贤门和抚州门的两块石碑于昨晚三更差人沉人城门护城河中,现命令进贤、抚州双方各选十名壮丁下水打捞。以鸣炮为号,谁先捞上来,就以该县名为城门名”。双方听了,连忙挑选了十名彪形大汉,喝了一碗烧酒,又用酒擦身驱寒。这时,一声炮响,双方争先恐后,纷纷跳人水中乱摸。由于彼此寻碑心切,有一进贤人因跳水过猛,右脚绊到石块,顿时麻木,跌倒水中。同伙立即上前挽扶,突然发现自己站在石板上,连忙呼唤同伙抬起,一看是“进贤门”,于是大家簇拥着石碑抢先抬上城楼。知县、府台验看后,派人嵌上城门。此时抚州人好不容易捞到了“抚州门”石碑,刚抬到城门口,就看见城门上“进贤门”三个大字赫然醒目,气得把“抚州门”石碑摔个粉碎。从此,南城门正式命名为“进贤门”。其实进贤人抬起的石碑,正是抚州人扔下河的那块。 抚州人在南昌以做泥水匠、木匠为生的多,对此命名甚是不服,仍称它为“抚州门”。于是,大家各叫各的,无人追究。所以,直到现在南昌人还有把“进贤门”称“抚州门”的习惯。 抚州门为何改称进贤门 南昌府的南城门,原先叫抚州门,后来为何改称进贤门呢?事情是这样的:相传清朝末年,进贤有个才子姓舒名芬,赴京殿试,考中了头名状元。当舒芬衣锦荣归来到南昌城时,江西的巡抚亲自到章江门迎接,设宴款待,并赠给一匹枣红马,让舒芬骑马逛街,在南昌城内游览三天。一次,巡抚在宴席上问舒芬:“状元公何日返故里省亲?”舒芬答道:“南昌城池坚固,建有七座城门。我不知何处是回故乡之路?”一侍郎忙答:“抚州门直通进贤县。”“那是抚州人的呀。”巡抚理解舒芬的意思,第二天就着人把“抚州门”改为“进贤门”。舒芬骑着枣红马,回故乡省亲。在巡抚大人的护送下,走到抚州门,看到城楼上写着“进贤门”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忙翻身下马,向巡抚大人一拜,表示感激之情。 其实这位巡抚大人,也并非是以一县之称来命省城一门之名,而是表示“思贤欲渴”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