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 11月9日B04版 老有所养:绘出“美丽中国”幸福新愿景
【信息时间:2017-11-09 阅读次数: 作者: 】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即日起,本报通过记者深入基层,用镜头感的描写反映我省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简政放权、公平正义、环境改善、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探索,敬请关注。
老有所养,一直是我们期望的健康老年生活。如何幸福安度晚年,各家有各家的方式,各家的情况也不同。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近一群正在享受老有所养幸福与喜悦的老人们。
本报记者 陈斌华
各取所需的多赢
“走,我们走‘红地毯’去!”11月7日下午,93岁的段鸣皋在老伴吴仪筠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院子里的红色步行道——就是段鸣皋口中的“红地毯”。转了两三圈后,两位老人搀扶着在凉亭里坐下。四周,十几栋楼房明亮整洁,错落有致。楼房中间,花草树木依旧青翠,喷泉坐落其间。夕阳下,一道金色的柔光荡漾在老人幸福的脸上。
这里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项目——南昌市绿康国际老年城,投资约1.6亿元,占地面积87.69亩,包括健康颐养、康复医疗、老年活动、健身娱乐中心等功能区域,有标准房、贵宾房、豪华房三种标准可供选择。
因为空气清新,散步是两位老人每天下午的“必修课”。段鸣皋、吴仪筠夫妇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儿女们都已退休在家照顾孙辈,家里只剩下他俩。考虑到他们身体不好,且平日舍不得多花钱,子女们经过商量,最终选择了老年城的标准房。
“这里生活很幸福!”段鸣皋高兴地说,没事时他就看看书,到院子里走走。平时老年城活动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孤单了。“老年城里还有护士,子女们也放心我们在这生活。”
“公建民营是PPP模式的一种,既可减少政府的投资,又创新了服务提供的手段,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政府、社会、个人包括家庭的多赢。”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副处长未小刚表示,我省将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养老机构。
政府兜底的安稳
自从住进了南昌市西湖区社会福利院,原籍东北的孤寡老人何菊(化名)整天乐呵呵。“这里服务很周到,领导也关心我们。”说起福利院,她连着大声说了几个“好”。
何菊,今年79岁,原是辽宁人,后来到余江一家集体工厂上班。不到一年,工厂就倒闭了。她成了下岗工人。早些年身体好时,她就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起先她也组建过家庭,后因各种原因分开了。几经周折,何菊最终来到南昌定居。
这些年,何菊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身边又没人照料。何菊的外甥便向政府申请,让她住进了西湖区社会福利院。“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菊说,住进福利院后,生活不孤单了。每到周二和周四,她都会和其他人一起唱歌。“重阳节时,我们还自己准备了合唱节目。”谈起福利院的生活,何菊的脸上洋溢着满足。
在西湖区社会福利院,像何菊这样的老人还有几十位。他们当中,不少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于这样的老人,福利院采取减免费用,甚至免费的形式,让他们安心入住颐养晚年。
在我省,这样的福利院还有很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省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6亿元,支持各地建设养老机构(设施)8000余个(处)。
考虑到周边老人入住需求旺盛,西湖区社会福利院又进行了拓展。透过休息大厅的窗口,该院的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好后,我们看病就方便多了,我也可以住单间了。”看着楼房一天天建起来,何菊很期待。
不过,何菊也有一些小烦恼,“偷偷”地告诉记者:福利院的门诊点无法用医保报销,每次看病拿药都要到定点的医疗机构。患有糖尿病多年的她,视力受到影响,行动也不太方便。“如果福利院能用医保报销,就更完美了。”
居家颐养的喜悦
11月7日,立冬。然而,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玉桥村颐养之家内,却是暖意融融。
上午11时,老人们早早地呼朋唤友,相约到颐养之家玩牌。围坐在牌桌旁,老人们一边看电视、玩牌,一边等着开饭,屋内欢声笑语不断。
走进厨房,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老人们做午饭。为了让老人吃好吃得安全,工作人员每天都到集市上采购最新鲜的蔬菜。不久,一盆盆热气腾腾、有荤有素的菜肴端上了桌,老人们互相帮忙夹着菜,吃得津津有味。
玉桥村党支部书记胡欠珠告诉记者,玉桥村颐养之家是2016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的。去年试运行期间,年满70岁的老人全部免费。为让颐养之家持久运行,自去年12月起,每位来颐养之家的老人每年需交2000元,个别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的可以特殊照顾,村里再配套补助每人每年1600元。
“我们还安排了很多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棋牌、放电影等,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胡欠珠说,办颐养之家的目的,就是要让老人不用自己摸锅摸灶,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凑在一起聊天、玩牌和健身,既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又解决子女养老的后顾之忧。
玉桥村颐养之家,是新余市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建设颐养之家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年底开始,新余市从农村留守老人的就餐和精神孤独问题入手,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列支一点、村里配套一点、老人自缴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办法,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广“党建+颐养之家”。截至2017年4月底,新余全市409个行政村建设了颐养之家,入家老人6184人。
(江西日报) 11月9日B04版 老有所养:绘出“美丽中国”幸福新愿景
【信息时间:2017-11-09 阅读次数: 作者:区委宣传部 】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即日起,本报通过记者深入基层,用镜头感的描写反映我省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简政放权、公平正义、环境改善、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探索,敬请关注。
老有所养,一直是我们期望的健康老年生活。如何幸福安度晚年,各家有各家的方式,各家的情况也不同。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近一群正在享受老有所养幸福与喜悦的老人们。
本报记者 陈斌华
各取所需的多赢
“走,我们走‘红地毯’去!”11月7日下午,93岁的段鸣皋在老伴吴仪筠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院子里的红色步行道——就是段鸣皋口中的“红地毯”。转了两三圈后,两位老人搀扶着在凉亭里坐下。四周,十几栋楼房明亮整洁,错落有致。楼房中间,花草树木依旧青翠,喷泉坐落其间。夕阳下,一道金色的柔光荡漾在老人幸福的脸上。
这里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项目——南昌市绿康国际老年城,投资约1.6亿元,占地面积87.69亩,包括健康颐养、康复医疗、老年活动、健身娱乐中心等功能区域,有标准房、贵宾房、豪华房三种标准可供选择。
因为空气清新,散步是两位老人每天下午的“必修课”。段鸣皋、吴仪筠夫妇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儿女们都已退休在家照顾孙辈,家里只剩下他俩。考虑到他们身体不好,且平日舍不得多花钱,子女们经过商量,最终选择了老年城的标准房。
“这里生活很幸福!”段鸣皋高兴地说,没事时他就看看书,到院子里走走。平时老年城活动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孤单了。“老年城里还有护士,子女们也放心我们在这生活。”
“公建民营是PPP模式的一种,既可减少政府的投资,又创新了服务提供的手段,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政府、社会、个人包括家庭的多赢。”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副处长未小刚表示,我省将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养老机构。
政府兜底的安稳
自从住进了南昌市西湖区社会福利院,原籍东北的孤寡老人何菊(化名)整天乐呵呵。“这里服务很周到,领导也关心我们。”说起福利院,她连着大声说了几个“好”。
何菊,今年79岁,原是辽宁人,后来到余江一家集体工厂上班。不到一年,工厂就倒闭了。她成了下岗工人。早些年身体好时,她就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起先她也组建过家庭,后因各种原因分开了。几经周折,何菊最终来到南昌定居。
这些年,何菊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身边又没人照料。何菊的外甥便向政府申请,让她住进了西湖区社会福利院。“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菊说,住进福利院后,生活不孤单了。每到周二和周四,她都会和其他人一起唱歌。“重阳节时,我们还自己准备了合唱节目。”谈起福利院的生活,何菊的脸上洋溢着满足。
在西湖区社会福利院,像何菊这样的老人还有几十位。他们当中,不少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于这样的老人,福利院采取减免费用,甚至免费的形式,让他们安心入住颐养晚年。
在我省,这样的福利院还有很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省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6亿元,支持各地建设养老机构(设施)8000余个(处)。
考虑到周边老人入住需求旺盛,西湖区社会福利院又进行了拓展。透过休息大厅的窗口,该院的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好后,我们看病就方便多了,我也可以住单间了。”看着楼房一天天建起来,何菊很期待。
不过,何菊也有一些小烦恼,“偷偷”地告诉记者:福利院的门诊点无法用医保报销,每次看病拿药都要到定点的医疗机构。患有糖尿病多年的她,视力受到影响,行动也不太方便。“如果福利院能用医保报销,就更完美了。”
居家颐养的喜悦
11月7日,立冬。然而,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玉桥村颐养之家内,却是暖意融融。
上午11时,老人们早早地呼朋唤友,相约到颐养之家玩牌。围坐在牌桌旁,老人们一边看电视、玩牌,一边等着开饭,屋内欢声笑语不断。
走进厨房,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老人们做午饭。为了让老人吃好吃得安全,工作人员每天都到集市上采购最新鲜的蔬菜。不久,一盆盆热气腾腾、有荤有素的菜肴端上了桌,老人们互相帮忙夹着菜,吃得津津有味。
玉桥村党支部书记胡欠珠告诉记者,玉桥村颐养之家是2016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的。去年试运行期间,年满70岁的老人全部免费。为让颐养之家持久运行,自去年12月起,每位来颐养之家的老人每年需交2000元,个别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的可以特殊照顾,村里再配套补助每人每年1600元。
“我们还安排了很多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棋牌、放电影等,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胡欠珠说,办颐养之家的目的,就是要让老人不用自己摸锅摸灶,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凑在一起聊天、玩牌和健身,既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又解决子女养老的后顾之忧。
玉桥村颐养之家,是新余市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建设颐养之家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年底开始,新余市从农村留守老人的就餐和精神孤独问题入手,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列支一点、村里配套一点、老人自缴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办法,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广“党建+颐养之家”。截至2017年4月底,新余全市409个行政村建设了颐养之家,入家老人61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