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时间:2010-02-09 阅读次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元月13日在南昌市西湖区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智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一路风雨,一路艰辛,一路奋斗,一路高歌。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共克时艰,夺取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保增长调结构,“危”中求“机”
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挑战,我们坚决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科学谋划,精心运作,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6.56亿元,完成年计划102%,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2亿元,完成年计划137%,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05亿元,完成年计划107.6%,同比增长18.5%;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完成年计划103.8%,同比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4.08亿元,完成年计划102.3%,同比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815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0.6%,同比增长8.3%;实际利用内资15.3亿元,完成年计划101.5%,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9778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长9.1%。我区被联合国亚太城市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促进会等组织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区”。
1、聚生机,外源内源强劲驱动。突出全面开放,加快产业、政策和服务的有效对接。全区新增楼宇企业300余家,深圳航空、新干线影院、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公司、南昌国际商贸博览中心等一批重点企业顺利入驻,光大银行等14家金融企业成功落户,投资3000万美元的“江西坊”项目签约进驻西湖(罗亭)工业园。合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全省首批挂牌成立,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跻身全市上市后备企业。我区被省发改委授予“全省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称号。
2、赢商机,三产商贸强势推动。按照“突出三产、飞出二产、淡出一产”的思路,全面深化“双圈双带”发展规划,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中山路、抚河路等特色商业街更加繁荣,城西商业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银燕物流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开业。全区各类商业网点突破9000家,新增年纳税超10万元大企业53户。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达到83%以上。
3、促转机,投资消费强力拉动。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打好投资总额336.7亿元的118个重大项目攻坚战。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等27个项目全面竣工,皇冠假日酒店二期等44个项目加快建设,年内投资超10亿元项目达12个。竭尽全力打造商贸会展品牌,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绳金塔庙会荣获“2009中国十大经贸类节庆奖”;首届西湖都市消费节,引导企业让利1850余万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5亿元,在全市刮起了消费风暴,在全省引起了巨大反响。
(二)重建设强管理,“管”中求“治”
一年来,面对老城改造、新城开发的新机遇,我们创新实践城市“管治论”,努力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的繁荣板块。
1、拆建并重,展现开发品位。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城开发。全速推动朝阳片区征地拆迁工作,全年拆迁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迁移棺墓3500余樽,征地拆迁总量创下历史记录。全面推进还建房和廉租房工程,新建农民还建房120多万平方米,属全市有史以来还建房工程规模之最;我区承建的706套廉租房全面封顶,工程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为各县区之首。全力协调推进基础建设,朝阳片区云飞路、桃花路、抚生路、朝阳洲路等“三纵三横”路网基本形成,介甫路、郁台路等4条支路建设有序推进,桃花河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新城魅力初显端倪。
2、建管并举,体现改造水平。围绕“白天是景点,晚上是亮点”的要求,精心实施老城改造。妆点墙面,扮亮立面。对13处街区节点40栋建筑进行了美化亮化综合改造,对八一大道、赣江东岸实施了景观亮化。雕琢店面,增添绿面。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店招整治”和“店面洗脸”工程,全区32条道路2503家店面焕然一新。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耶苏堂等14处社区广场全面竣工,全区完成植树85.8万株,新增绿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建好路面,管好全面。高专路、抚生北路等道路综合改造顺利实施,张家山支巷等20条“连心路”改造全面完工。大力推进市容环卫责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打造中山路精品文明特色商业示范街,集中开展福山巷集贸市场等整治行动,老城面貌不断改善。
3、管治并用,凸现持续发展。坚持把各方力量作为政府管理服务功能的延伸,实现城市综合管治的协调互动、持续发展。成立西湖区物流行业协会,洪城商圈交通秩序、物流市场等管理难题得到逐步破解,城市管理组织力量得到增强;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全区“门前三包”签约单位达10473家,区属江西中慧城乡开发建设公司晋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国家一级企业资质,成为全省县区级市政企业中首家国家一级企业,城市管理企业力量得到增强;通过持续宣传发动、定期义务劳动,广大市民共建家园、共创文明热情高涨,城市管理群众力量得到增强。我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比检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管理从突击型、被动型向长效型、主动型转变。
(三)保民生促和谐,“稳”中求“进”
一年来,面对“保民生、保稳定”的新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保和谐、以稳定创和谐、以协调促和谐,推动西湖全面进步。
1、共建和谐,民生工程实施到位。以荣获“2008年度省政府七项目标考核民生工程全省第一名”为动力,投入资金2.97亿元,全面实施了七大类62项民生工程,其中,区财政新增投入6255万元。围绕“学有所教”,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和助学全覆盖,确保了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围绕“劳有所得”,新增就业人员1.5万人,发放小额贷款1389万元,完成城镇免费职业培训326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围绕“病有所医”,共将14.34万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范畴,累计2469人次获得城乡医疗救助金619.35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卡通”,在全省率先开通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围绕“老有所养”,为1.45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为1.15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区社会福利院异地新建工作顺利推进。围绕“住有所居”,累计将1302户困难家庭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1318户申购户享受购买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为住房困难群众发放补贴390万元。社会保障网络平台建设、集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全面落实。
2、共享平安,综合治理争先进位。扎实推进“平安西湖”建设。强化严打整治。全区重大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和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全面下降。强化治安防控。推进“百日治安大巡防”活动,推广“一分钱创安工程”,构成了人网、天网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强化矛盾调处。深入开展领导公开接访和主动下访活动。成功调处解决了西湖市民文化广场拆迁、“鑫煌城”工程拆迁等一批拆迁、信访难题。全面落实联调联动机制,健全了区、街(镇)、居(村)三级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筹资500多万元,购置了10个街道司法所业务用房,率先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强化综合整治。扎实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安全、校舍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实施了一批低洼危旧房消防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平稳推进了朝阳农场改制工作,有力支持了辖区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
3、共创繁荣,社会事业提级升位。坚持教育优先,孺子亭小学综合楼正式竣工,桃花学校等校建工程全线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在全市率先到位,社区教育再上新台阶,我区在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荣列全省第一名。加强体育工作,勇夺全省第三届百县(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打造文化名片,成功举办“红歌飘万家”等大型文化活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卓有成效。我区荣获“第一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优秀示范区”称号。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推进全员人口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全省试点工作,人口计生利益导向体系日趋完善,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扎实推进社区建设、统计、科技工作,我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县区”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审计、档案、人防、双拥、新农村建设、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优环境提效能,“好”中求“新”
一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我们始终不渝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促进政府工作应对新情况,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
1、建好机制,强化法制。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抓好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区长手机、区长信箱、“12345”政府热线受理群众诉求均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我区被列为全省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西湖政务网连续两年蝉联全省政务网站评比第一名。
2、抓好职能,提升效能。全面推进效能年建设,深入开展“百个内设机构测评”和执行力检查评价工作,扎实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等“四中心一平台”建设,积极打造街道(镇)便民惠民服务中心。设立了74个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聘请了76名义务监督员,建立了54个基层投诉站,对全区发展环境进行了即时监控。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材料精简31.8%,行政审批事项提速30.3%。
3、塑好作风,清新政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力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全面开展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强化党政机关厉行节约,逐步推行公务卡改革,公务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一年来,西湖的变化有目共睹,西湖的成绩来之不易,西湖的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同心同德,归功于各界朋友、驻区部队、省市驻区单位和全区人民的关心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西湖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的成绩,倍感振奋;一年来的体会,倍加珍贵。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必须”: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至要的信心,这是我们共克时艰的力量源泉。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应对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谱写了西湖“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新篇章。实践证明,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困难困难,困住就难。面对危机和困难,信心是最大的财富。只要信心不缺失,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攻坚克难、加快发展中,顺利开创建设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新辉煌!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项目至重的原则,这是我们排难而进的坚实基础。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的重要载体,千山万水跑项目,千言万语进项目,千方百计推项目,千辛万苦建项目,为实现区域经济逆势上扬、企稳回升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实践证明,项目是永恒的主题,是发展的后劲,是财政的支撑,是未来的曙光。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突围突破,一个个重点工程的大建快建,承载着西湖今天的梦想,更孕育着西湖明天更加美好的希望!
第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机遇至大的思路,这是我们创新创业的重大潜力。一年来,朝阳片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奠定了西湖人化危为机、争先创优的坚强勇气和雄厚底气。全区上下,全情投入,全力以赴,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心血与汗水,在朝阳片区11.7平方公里土地上摆开了战场,打赢了“百万平方米大拆迁、百万平方米安置房大建设”这一“双百”大会战。实践证明,只有卓有成效地化危为机,才能更有作为地推动发展。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深挖潜力,扬优成势,在新城开发的强力推动下,在当代西湖人创新创业中,必将开创西湖繁荣兴旺、魅力四射的发展新时代。
第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至上的作风,这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一年来,无论是面对众多拆迁户,还是处理各类信访件;无论是推进社会事业,还是落实民生工程,我们都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群众高兴、群众支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们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理解和大力支持,为西湖的发展汇聚了强大的合力。实践证明,群众是我们的血脉源泉。只要我们真心真意为民谋利,真情实意为民造福,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任何困难险阻也阻挡不了我们勇往直前的坚定步伐!
第五,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环境至优的理念,这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永恒财富。一年来,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环境建设当作最紧迫的任务。一方面,抓建设,抓管理,改善硬环境;另一方面,抓服务,抓作风,优化软环境。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也为产业的发展、经济的突围迎来了转机。实践证明,环境是最好的品牌。只有不断改善城市硬环境,优化发展软环境,才能拓展发展载体,提高投资信誉,增添增长后劲,做强综合实力,为推进西湖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自信,但是不能有丝毫自满。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启动“十二五”规划蓄势聚力的关键一年。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还没有消除。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为我们争取政策、项目、投资等经济要素的加速聚集,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宏观环境。我们应当关注我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了“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为我们进一步增强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发展契机。我们应当立足我区“老城改造、新城开发”加快推进,充分发挥起步晚、起点高、起动快的后发优势,全力开创西湖“一区双城”的发展新时代,努力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全区上下一定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把握好、运用好、发挥好西湖区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区”的优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西湖区更长时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一三六六”总体思路,坚持以“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可持续”为主线,加快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建设进程,加大以提高品质为基础的城市建管力度,加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的社会建设水平,加强以依法行政为导向的自身建设效益,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双城”发展新时代,全力推进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建设新进程。
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2.5亿元,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9亿元,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增长32%;
财政总收入17.85亿元,增长13%;
地方财政收入4.49亿元,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增长8%;
实际利用内资16.83亿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8元,增长9%;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完成上述预期目标,今年政府工作将着力把握好“三条基本思路”。
——坚持运用“蛋糕理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坚持不懈地把握“做好蛋糕”的发展方向,树立“切好蛋糕”的良好形象,构建“吃好蛋糕”的和谐社会。既立足当前,着力创建投资消费优化升级、外源内源协调拉动的“保增长”格局;又着眼长远,全力拓展行政效能提速提质、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的社会和谐局面,努力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成为西湖新一轮科学发展的进程。
——坚持运用城市“管治论”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把推进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要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管治措施,坚持政府指令管治、市场调控管治与公众参与管治相结合,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按照“控制老城建新城、建好新城改老城”的思路,不断加快老城改造、新城开发进程,推进“双城”融合,加快“双城”发展,展现“双城”魅力。
——坚持运用“链式管理模式”增进社会和谐稳定。把社会建设和谐发展作为当前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化教育预防、排查调处、现场处置、后续处理、督查督办、奖励惩处等“链式管理模式”六个环节,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着力提升和谐平安西湖创建水平。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正视矛盾、勇于破解难题、善于推动发展,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责。
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抓调整、稳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建设的驱动力
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必须坚持把调整发展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作为化危为机、加快发展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强化经济建设的驱动力。
1、全力稳定外需,强化开放经济。进一步调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外资内资“两种资金”并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加大招商力度。结合建设“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积极参加第五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香港招商周等招商盛会,认真筹备第三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第九届绳金塔庙会等重大活动,切实抓好专业招商、网上招商、园区招商和重点项目招商。力争新增省级金融分支机构2-3家,新增商务楼宇5-6万平方米,新增楼宇企业300户。壮大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奋力推进滨江一号、众鑫城上城等总投资300亿元以上、100个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做到储备项目早跟踪、跟踪项目早洽谈、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见效,努力打造全市最具潜力的投资福地、融资宝地、增资高地。扩大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扶持发展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际间科技研发、生产销售、资源利用合作,千方百计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
2、全情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经济。进一步调优产业发展的格局和形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进第三产业发展动力。确保三产持续发展。全力实施“双圈双带”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豪威商城、南昌宾馆、深航大厦等重大项目,引进大洋百货、乐购超市等知名品牌,加快抚生路北段等商业街建设,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品牌集聚度、城西商业中心产业繁荣度、朝阳片区资源整合度。确保消费持续拉动。坚持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按照“抓大、扶专、帮小”市场建设思路,进一步推进以洪城大市场为龙头的洪城商圈提级升位,扶持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银燕物流等专业市场,帮助一批集贸市场改造升级,举办第二届西湖都市消费节,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扩大消费需求。确保投资持续增效。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着力构建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扶持、民间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帮扶“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力争新增1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全面平衡供需,深化财税经济。进一步调优公共财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惠及民生的保障效力。要深化服务生财源。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热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实际困难,切实推动税收增长、税源增强、税户增收、税务增效,不断做大做强财政实力。要深化征管强财力。继续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和税负预警机制,落实税收月报制度,坚持街道准一级财政收入分配制度,做到一个税户一个税户去保、一栋楼宇一栋楼宇去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跑、一个漏洞一个漏洞去补,不断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要深化效益理财政。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核算,集中财力,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城市建管等方面的投入,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评估,不断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二)注重抓建管、求精细,不断增强城市管治的操作力
开创城市建设管理的新境界,必须坚持不断加大建管力度、提升精细水平,进一步强化运用城市“管治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操作力。
1、以建设为重点,增进生活品质。紧抓老城改造、新城开发“两大机遇”,大力推进“三项建设”,切实抓好城市建设工程。老城改造要快建。进一步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利字街1-7片、桃花三村等一批旧城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地铁1号线4个站点等有关拆迁工作,积极推进西湖市民文化广场周边路网等道路建设。新城开发要大建。进一步拉开11.7平方公里朝阳片区开发框架,力争完成60余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加速推进六个还建房安置点建设,全力协助推进朝阳片区16条道路改造建设和8条河渠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滨江国际等一批已挂牌出让地块建设开发,加快形成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的大战场,描绘朝阳片区开发建设的新蓝图。配套工程要扩建。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统筹推进洪城慈善医院、朝阳农场卫生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朝阳农场管委会筹建工作;持续推进街区节点改造工程,着力提升城区美化亮化工作水平;着力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工程,推动绿化进社区,全力打造“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形象。
2、以改革为先导,增添环境品味。紧盯精细化、长效化“两大目标”,积极实施“三项改革”,着力增强城市管理效益。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按照“清洁是目标、市场是方向、保障是前提、责任是根本、奖惩是手段”的要求,全面推进市容环卫责任体制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努力打造全市最清洁城区。推进管理机制改革。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大力实施信息化指挥、网格化管理、精量化定责、精准化操作,打造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平台,构建“大城管”运行体系,努力实现市容环境综合监管由分散型向专业型转变、由突击型向长效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探索市场运作改革。按照“业务外包、政府监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环卫设施、绿地维护、市政设施养护等城市资源市场化运作。着力发挥好区城投公司的重要作用,加强城市资源市场运作,积极探索“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发展之路。
3、以优化为前提,增创城市品牌。紧握共创文明、共建家园“两大抓手”,扎实推进“三项优化”,全力提升城市创建水平。进一步优化文明素质。围绕迎接全国城运会、“中博会”,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坚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共建共享文明温馨家园。进一步优化市容秩序。围绕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评,按照“抓反面、整路面、清街面、改立面、促全面”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交通、出店经营、违章搭建、店招店牌、垃圾广告等集中整治,着力形成城市管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围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标准,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保执法,治理环境污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注重抓和谐、促稳定,不断增强保障民生的服务力
谱写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必须坚持把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上,充分展现保障民生的服务力。
1、抓好惠民工程,完善社会保障。继续加大保障力度,突出抓好“六个推进”。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继续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完善区属学校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城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切实巩固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成果,力争全年新增就业人员9500人,完成就业培训2800人。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基本药物供应制度等四个体系。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廉租房建设任务,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制度。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区福利院异地重建工程。着力推进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继续加大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抓紧抓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认真解决失地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突出问题。
2、筑好安民防线,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提升保稳定的工作水平,强化“链式管理”模式,重点抓好“四个大”。实施大综治,坚持深化“平安西湖”建设,大力开展“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力争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切实加强路面防控,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促进大应急,坚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突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居民群众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进大稳定,坚持实施并推进联调联动机制,实现领导包案、干部下访、群防群治的常态化,扎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法律援助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大安全,坚持从源头上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
3、打造亲民文化,融洽社会氛围。继续推进文化活动全参与、文化阵地全覆盖、文化品牌全跟进,着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惠及百姓的多层次文化活动体系。围绕创新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以“和谐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建设工程,积极营造“百场演出进社区、百项活动大展示、百万市民同参与”的文化氛围。围绕创建文化阵地,积极申报建设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扎实推动区文化中心、街道(镇)文化站建设,以及社区、农村综合文化设施、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全覆盖。围绕创优文化品牌,高起点规划改造新风楼,积极配合做好西湖市民文化广场、黄秋园纪念馆等环境优化工作,努力打造绳金塔景区、万寿宫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不断丰富西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4、尽好乐民职责,繁荣社会事业。继续深化协调发展成效,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强化社区工作,扎实启动家委会改居委会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继续深化素质教育,高起点建设西湖区教研信息中心,创建一批素质教育活动基地,深入推进以“灵动三点半”为主要形式的校外教育工程。继续推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筹备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快区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进全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治未病”试点工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制,保护职工切身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调查等统计工作。扎实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检查验收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城区创建。进一步做好科技、体育、审计、档案、人防、人民武装、新农村建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5、办好为民实事,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力实施好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一是促进教育网点优化,大力推进育智学校职培中心、云飞路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等校建工程,展示西湖教育新形象。二是为民送“舒心绿”,实施“绿化进社区,绿色飘万家”工程,为“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作贡献。三是全面开展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着力扩大就业优惠政策受益人群覆盖面。四是加快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力争完成2家集贸市场升级改造。五是拓展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全力打造西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六是继续推进农民拆迁安置房的建设,确保85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按时竣工。七是推进信访接待中心、和谐平安联创中心、“数字城管”中心建设,确保投入使用。八是加强文化设施配套,全力推动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九是开工建设朝阳洲消防站,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十是加快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推进南河滩路西段等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四)注重抓效能、强服务,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必须坚持以提升效能、强化服务为根本,切实做到对群众负责、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1、大行法治之道,建设勤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政府行为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监督。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完善决策、执行和考核监督体系,健全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的机制,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2、大扬为民之帆,建设务实政府。越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越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服务职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在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上,放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宝贵的民力真正转化成为政府工作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3、大展创新之策,建设高效政府。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要坚持以高效履职、高效执政为原则,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廉政阳光工程,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切实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前期准备工作。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全部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全部功夫下在抓发展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大发展上,始终以创新之举、高效之策破解发展之难。
4、大兴责任之风,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强化建设项目廉政预警机制,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区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本届政府成立之初提出的廉政承诺,在推进项目建设中严格遵守市委提出的“两个不得”、“八个不准”规定。即: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在项目建设中插手招标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不得变相干扰上述市场交易活动;不准干预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不准与投标人串通损害公共利益、不准强行指定施工单位分包工程、不准为施工单位介绍材料和设备、不准借工程款支付谋取好处、不准介绍亲朋好友承接业务、不准接受影响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准收受参建单位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坚持以优良的政风促作风带民风,弘扬艰苦奋斗、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区“经济一路高歌、干部一路走好”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机遇是发展的试金石,挑战是进步的加速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奋勇拼搏,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努力夺取建设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新胜利,谱写西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