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时间:2014-01-13 阅读次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4日在南昌市西湖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梅茂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西湖助力打造核心增长极、全力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幸福城区”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坚持大拆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推动西湖在“打造核心增长极、建设美好新西湖”进程中取得新的成绩。
(一)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发展再创新局面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6.1亿元,增长7.72%;地方财政收入11.24亿元,增长14.45%。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0 %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9. 4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增长 16.43%;实际利用内资31亿元,增长21.5%。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其中开放型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奋斗目标,财政总收入绝对值位列全市9县区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34.16亿元,绝对值连续13年位居全省100个县(市、区)之首。西湖经济实力继续处于全省、全市第一方阵。
2.项目动力继续显现。争取项目数量多。全年中央、省、市下拨配套资金项目37个,获取资金3亿元;争取中央、市级投资计划项目2个,获取扶持资金120万元。引进项目质量高。成功推动绿滋肴总部等11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签约资金达88.5亿元;成功引进朝阳商业休闲广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建项目速度快。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扩面提质年”活动,投资总额697.2亿元的142个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天虹华中区总部等81个项目顺利开工,和诚5S汽车旗舰店等19个项目竣工开业,重大项目开(竣)工率达70.4%。
3.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三产为主。预计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1.73%,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全年新开业企业1322户、新增个体工商户7000家左右,新增民间投资1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6.7亿元,完成全年奋斗目标。在产业平台上抓牢商务楼宇。新增商务楼宇4栋、楼宇企业452家,其中注册超亿元企业2家、超千万元企业15家,全区商务楼宇总面积达162万㎡。在产业特色上主推商业街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完成了洪城商圈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指导绳金塔商业特色街区逐步调整业态,恒茂商业街被评为“全省特色商业街”。
(二)始终坚持管建并举总抓手,城区环境展现新面貌
1.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加快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投资5500万元改造提升33个社区,“数字城管”整改率达99.54%,受理“啄木鸟在行动”交办件386起,整改率100%。积极推进市容机械化操作,全年机械化率达55%;在朝阳新城顺利试行市容作业外包。高效完成“创文保卫”、“拆违拆临”、“畅通省城”等各项任务,实现“美丽的笑脸墙”全覆盖,小餐饮整治达标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54处、4.1万㎡,拆除面积全市第一;洪城商圈、火车站周边等重点难点区域有效整治;取缔“五车”非法营运8127辆次;建成下塘塍上、桃花一村2处停车场。全面完成赣江采砂场的清理任务。
2.城区建设更上品位。生态持续优化,大力整治建筑工地扬尘等污染问题,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西湖、抚河水质达到国家IV类标准;节能降耗取得实效。环境持续改善,造林绿化130亩、植树70万株,全面完成“绿色干道”工程,新建、改建百力佳园林绿化等一批绿化项目。功能持续提升,区福利院正式运营,区社区市民文化活动基地主体建筑完工,朝阳洲消防站室内装修开始扫尾,朝阳新城5条支路全面竣工;绳金塔景区、带子巷等道路改造全面完成,桃苑大街西延工程正式启动。
3.城镇征迁更显成效。全年完成朝阳片区、“六大工程”、地铁二号线等房屋征迁64.68万㎡,完成房屋征迁总量(列入考核范围)位居全市13个县(区、开发区、新区)第一,是2012年的2.82倍,并实现了和谐征迁;同时,顺利完成土地收储1750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01%。特别是在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工作中,全区上下敢作善为,创造佳绩。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任务1232户、8.05万㎡,是去年全市十个棚改项目中唯一不就地安置、唯一要求实施“拆、改、留”的项目,具有影响广、难度大、要求高三大特点,倍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围绕“快中求好”的目标,我区自公布房屋评估价格起,到基本完成该项目房屋征迁,用时仅42天,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总方向,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1.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全区投入2.21亿元实施了71项民生工程、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劳动保障不断健全,全年新增就业12631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发放小额贷款3392万元。医疗保障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成功升级医疗救助同步结算系统,全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3万人、基金征缴8326万元,医疗救助累计5589人次667万元。住房保障不断推进,连续五年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达6430套,建筑面积约35万㎡,位居全市第一。生活保障及时到位,全年发放高龄补贴1000多万元,发放低保资金4508.3万元;率先在全省引入城市居民家庭经济核对机制,我区被列入全省城市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工作试点区。
2.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着力完善管理模式,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区划分897个网格,招聘223名网格员;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平台;桃花镇12个行政村增挂社区,开创全市农村社区化管理先河。着力增进安全指数,在全市防范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活动中综合排名第一;在全市首推社区警务平安创建工程;全年刑事发案下降18.1%,重特大案下降29.8%,未发生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青少年服务管理与预防犯罪工作成效明显,成为全省第一轮经验推广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管理、信访工作等总体形势平稳。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在全省率先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警系统,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89起;办理区长信箱信访件530件、“12345”政府热线429件,办结率100%。
3.社会事业创新有为。优质教育均衡配置,松柏巷等4所小学有效整合,珠市小学云飞路校区秋季开班,全区新生享受优质资源比率达68.4%;社区教育蓬勃发展,在全国社区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优秀文化唱响品牌,“社区文化在线”作为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验收,区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原创歌曲《永远跟党走》走向国家级舞台;成功举办了第12届绳金塔庙会。优惠服务造福百姓,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至30元,免费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35.94万份,免费为2万名0-6周岁独生子女办理“爱心保险”;慢性病综合防控成效显著,我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示范区。优良环境服务居民,投入405万元,解决了永叔路等5个老城区社区无办公用房问题。
全区人民武装、双拥、统计、审计、档案、人防、残疾人、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爱国卫生等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
(四)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总要求,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
1.法治建设不断深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提案81件,建议提案办结率100%。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实现社区普法宣传栏全覆盖。主动接受群众与媒体监督,全年政务信息公开2万条;开通“西湖发布厅”政务微博集群,累计发布信息7000条,西湖“粉丝”达20万人,位居全市第一;政府网站连续5届荣获全省评比一等奖,连续5年进入全国县区网站绩效评估百强,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2.效能建设不断提速。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第八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65项,精简率达25.19%;全年受理并办结审批项目1.3万件,办结率100%;区行政服务中心26个窗口、14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节约资源交易成本,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992宗,进场交易总额1.57亿元,节约预算经费1020万元。减少公务运行支出,全年公务接待经费下降70%,会务场次下降28%。
3.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在源头上警示教育,建成区廉政文化教育警示基地,设立每年40万元的廉政文化教育基金。在制度上规范管理,深化公务卡结算支付制度改革,全区127个实有资金账户,全部纳入统一运行管理系统;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在举措上从严治理,建立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坚持抓好“四风”和“红包”治理,强化预算执行与民生专项资金监管。
各位代表,2013年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努力拼搏,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区部队和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倾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西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激情澎湃,感慨良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西湖前进道路绝非平坦之途,西湖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全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增幅存在逐步放缓的趋势;旧城改造任务异常艰巨,房屋征迁与信访维稳将迎来双重挑战;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对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找准切入,高效破题。
二、201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深化改革、进位赶超的关键之年。必须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发展红利进一步释放,我们面对的机遇千载难逢;必须看到,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年有看头”的目标即将实现,我们面临的形势催人奋进;必须看到,西湖发展已经进入旧改加速、转型升级的拐点,建设美好新西湖的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我们面前的道路无限风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幸福城区”的宏伟目标,紧紧把握“一年四季抓征迁,不失时机抓招商,重点任务快完成,常规工作争进位”这条主线,充分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攻坚克难,实在实干,推动西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出崭新步伐,为南昌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
财政总收入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完成上述预期目标,今年政府工作必须着力破解“三道难题”。
第一,以担当的勇气破解房屋征迁难题。始终把旧城改造、房屋征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坚决做到敢作善为、勇于担当,尽最大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
第二,以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升级难题。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坚持以创新的办法、实干的措施推动西湖发展升级,推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以亲民的举措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的来信当作家信回复,把群众的委屈当作家人的委屈倾听,把群众的难事当作家事办理,用我们的真情和汗水,赢得群众的满意。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抓征迁、促改造,加快华丽转身步伐
1.连线成片推进征迁。大力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征迁“三年强攻计划”,为旧城区“腾笼换鸟”创造条件,为新城区跨越发展提供支持,全力推动西湖“华丽转身”。要立足旧城、新城两大战场,举全区之力,全面启动西湖区“征迁年”活动,今年完成征迁任务150万㎡左右。其中:在旧城区,重点征迁棚户区100万㎡;在新城区,重点推进大朝阳片区征迁连线成片50万㎡。
2.提速增效开展征迁。以“和谐有序”为中心,坚持“阳光征迁、不与民争利、群众工作法”三项原则,创新房屋征迁机制,强推房屋征迁进度。“政策宣讲”不遗余力。坚持“片区作战、宣讲先行”,全方位开展政策宣讲,做到征收政策人人皆知、户户知晓。“建档立案”不漏一户。以户为单位,以人为重点,建立健全征迁户档案,做到房屋征收政策清、房屋面积和产权情况清、征迁户的家庭关系清、征迁户的主要诉求清。“阳光征迁”不分四季。坚持政策阳光、操作阳光、监督阳光、心态阳光、结果阳光,做到阳光征迁,实现时时事事阳光、公平公正公开。
3.凝心聚力保障征迁。强化思想保障,把房屋征迁作为当前以及今后几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全员上阵,全力以赴,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责任。强化制度保障,坚持“领导挂帅、分片包干”原则,深化房屋征迁工作机制。强化作风保障,实施挂图推动、排位拉动、奖惩促动,把房屋征迁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能力的“试金石”,在房屋征迁一线锻炼队伍,培养和发现人才。
(二)抓三产、引二产,加快发展升级步伐
1.积极策应改革大局。按照全市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重点推进六个方面创新。创新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坚持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协调,突出差异化考核,更加注重考核评价房屋征迁、民生改善、城市管理、和谐稳定等工作。创新行政体制机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创新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城乡最低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特殊群体救助工作,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创新财税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财政绩效管理试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稳妥推进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创新发展科技事业。优化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公开制度。
2.全面构筑项目格局。完善面向社会的招商体系,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生命线,充分挖掘旧城改造、新城开发蕴含的招商资源,聚焦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焦沿江总部经济带建设,聚焦楼宇工业、都市工业项目,聚焦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努力实现全年“51050”目标,即,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龙头商贸企业、上市公司5家左右,签约重大招商项目10个左右,签约金额50亿元左右。完善面向市场的项目体系,以“管家式”服务调动企业积极性,全力推进总投资320亿元的60个重大项目,着力推动总投资10亿元、占地16.9亩的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总投资4.2亿元、占地12.5亩的鸿亿总部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华润区域总部大厦、光华天裕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洽谈签约;协调推进一批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增强项目建设投产率和执行力,确保全年实现开(竣)工率达90%以上。完善面向百姓的创业体系,逐步建立区级民营中小微企业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区民间投资400亿元左右。
3.精心谋划产业布局。坚持“二三并举、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全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着力实现城区工业发展新突破。突出扶持培育高端商务楼宇,着力开展楼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做优“81楼宇群”服务外包产业园,力争引进3家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完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商贸新模式,争取一两年内重点打造2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力推介辖区3.5万㎡闲置楼宇资源,力争全年新增楼宇2-3栋、面积5-10万㎡,新增楼宇企业500户。突出打造商业特色街区,着力将金塔西路、塔西街建设成为市级商业特色街,重点推进绳金塔商业特色街区整体打造。突出洪城商圈发展升级,依托专业市场星级化、品牌化、现代化改造,推动西湖逐步由专业市场大区向强区转变。突出发展都市工业,以闲置厂房、仓库、楼宇和市场为载体,积极培育产品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等都市工业项目,着力发展低投入、无污染、高附加值的“楼宇工业”,力争全年引进楼宇工业企业5家。突出发展飞地工业,积极打造“飞地经济工业园”,力争新引进工业企业2家。
(三)抓环境、重生态,加快宜居宜业步伐
1.加速双城融合进程。切实打好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两张牌”,推动双城加快融合、加速繁荣。新城立足功能拓展,着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合理超前配置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突显宜居品质。旧城依托改造升级,结合产业调整和业态置换,打造以八一广场商圈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态区,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临江凭借环境优势,以实施赣江两岸景观亮化提升工程、赣江风光带景观工程为契机,以沿江总部经济集聚发展为驱动,进一步推进城市环境配套优化。
2.加大城市管建力度。按照“净化、美化、亮化、绿化、硬化”五化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落实全市城市管理“十大工程”项目,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和街面秩序。进一步推进市容保洁和市政养护市场化,实现机械化作业率55%以上。不断加强“数字城管”、“啄木鸟在行动”问题整改力度,建立健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办问题、第一时间反馈问题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整改率100%,努力实现“保二争一”目标。配合市政府启动水厂路拓宽改造和桃花北路综合改造工程,不断优化辖区路网。切实推进洪城商圈等重点区域整治常态化、制度化,健全“五车”整治长效机制,改善交通秩序。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赢创建冲刺攻坚战。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启动新一轮“拆违拆临”工作,加快推进“建绿透绿”工程,力争两至三年内全面拆除区内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和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种危旧建筑物。加强城市绿化,新建抚生南路广场等一批城市绿地,努力提高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建设绿化覆盖率稳定在37.5%。加大辖区大气环境整治监测力度。持续开展“蓝天行动”,全力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四)抓民生、保稳定,加快共建共享步伐
1.全力办好民生事业。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硬性指标,投入2.5亿元左右全力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强化均衡教育,建设九年一贯制朝阳学校,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深入开展“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强化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巩固双向转诊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建立严格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一条龙”服务。强化社会保障,实现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全覆盖;继续做好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创新模式。强化社区服务,依托“快捷通”社区服务中心,努力形成覆盖全区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强化“住有所居”,继续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建立“进出有序”的动态监管机制。强化拥军优属,以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为契机,提升我区人民武装、双拥工作水平。
2.全面推进文化繁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区社区市民文化活动基地,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在线”项目;有效整合各社区(村)宣传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全覆盖,建立1至2个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共建单位;通过“送、引、连”等方式,全面实施“文化菜篮子”工程,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红利。加速文化品牌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精心创造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西湖艺术精品剧目;强化科普文化宣传,力争打造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充分挖掘绳金塔、万寿宫等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商业融合发展。助力南昌古玩城的健康发展。加大文物非遗保护力度,大力推广“七门风俗图”全省非遗旅游产品,力争“中国赣宣刺绣”进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
3.全情投入社会治理。不断织密织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扩大网格化管理覆盖面,推进“天网工程”全覆盖。深入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和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确保达标率100%。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对消防、安全生产等领域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发展和培育公益慈善类基层社会组织,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大力加强“和事佬”调委会建设。坚持领导公开接访和视频接访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五)抓管理、强服务,加快政府建设步伐
1.打造法治型政府。坚持依法治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2.打造诚信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注重向社区、村基层延伸,提升行政管理与服务水平。探索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工作,着力提升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行政事项的透明度和信用度,以诚信政府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3.打造服务型政府。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倡导区政府公文处理日产日清、区政府会议纪要会后三日内印发的工作机制,提升政府效率。扎实推进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建设,逐步建立起涵盖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络。
4.打造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防止、严肃惩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和审计监督,大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待,更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激情工作,敢作善为,实在实干,在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幸福城区”的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