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时间:2016-01-28 阅读次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西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梅茂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西湖发展全面收获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敢做善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
(一)经济建设阔步前进,区域发展提速增效
1.经济指标持续增长。2015年,完成财政总收入(市口径)80.52亿元,增长16.7%,完成财政总收入(省口径)63.83亿元,增长20.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21亿元,增长19.7%。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亿元,增长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增长8.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2.2%;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25.65%;实际利用内资40.34亿元,增长14.7%;外贸出口6.71亿美元,增长8.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7亿元,增长8.6%。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西湖经济突显“四大特点”:总量更大,财政总收入省口径和市口径,在全省、全市均列第二位,其中省口径排名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一位,总量分别超过全省4个设区市。增长更快,财政总收入省口径和市口径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市7.4和2.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市4.6和6个百分点,在全市九县(区)中列第二位。质量更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省口径、市口径分别为93%、93.6%,在全省、全市均列第二位,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4.5和5.9个百分点。排名更前,与2014年同期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5个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前移,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排名前移8位,有望保二争一;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5个指标总量,均在全市排名前移1位。
2.项目发展持续增优。承载项目投资大,承接省、市重大项目17个,总投资258.4亿元;实施区级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392亿元。开建项目速度快,辖区省、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朝阳大桥、象湖隧道、九洲高架、快速公交1号线1期、天网工程、公厕改造提升等6个项目顺利竣工;区级重大项目开(竣)工率91.7%,进度达标率100%。落户项目数量多,洽谈招商项目36个,总投资512亿元;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510.57亿元,其中投资30亿元的万达朝阳广场等4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均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落户。我区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评为2015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3.产业支撑持续增强。平台做强做大,全区5000㎡以上的商务楼宇达65栋、总面积184万㎡,其中新增楼宇2栋、面积8万㎡;上缴税收37.06亿元,增长13.4%。绳金塔商业特色街(一期)被评为全省特色商业街,总投资13亿元的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电商添光添彩,西湖电子商务产业园从无到有仅用43天时间,成功列入全省电商产业推进大会4个参观点之一,入驻阿里巴巴等各类电商企业41家,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基地、全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在西湖(杭州)“梦想小街”电商基地推介会上,成功签约电商项目12个,总投资18亿元。全区登记在册电子商务企业达516家,增长193%。“双创”先行先试,荣获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县区,争取扶持资金5900万元;发放各类担保、贷款6.32亿元;完成“财园信贷通”放贷2.99亿元;新增注册企业2157户,增长17.8%。预计完成全区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80%。
(二)城市建管大步迈进,宜居环境提质升级
1.房屋征迁品牌化。启动十字街北街、南浦路二期、第三粮库地块、直冲巷、33号地块、东上渝亭、沟南地块和西桃花河、大象湖景区、朝阳新城、石头街小学周边等11个房屋征迁项目,完成征迁任务59.1万㎡、6244户。其中,我区8个征迁项目列入全市考核,考核项目数占五个主城区的30.8%,列城区第一;列入考核的城镇房完成户数4746户,占五个主城区的56.48%。市委龚建华书记评价西湖为全市棚改征迁的“撑旗人”。
2.城区建设便民化。生活进一步舒适,投资2.6亿元,成功打造全区首个PPP模式项目——抚河中路街区综合改造工程,建成里洲“慢生活”街区,新设邻里互助中心、廉政文化活动中心、24小时便利店等8大功能区;建设和改造天虹微喔等社区便利店25家;完成丁公路等5个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改造,总面积1.4万㎡;打造国贸天琴湾等15个精品社区。出行进一步便利,完成朝阳片区郁台路等9条道路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直冲巷停车场,新增泊位183个;安装路灯1573盏、楼道灯55382盏,街巷楼道亮化工程实现全覆盖;建设西路“断头路”西延工程顺利竣工。生态进一步优良,建成8处小广场、小游园,打造13处街头景点,面积1.36万㎡;完成“森林城市”创建任务,新增绿化点位23个,全区绿化覆盖率39%;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排在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全部取缔规模化家禽养殖业和燃煤锅炉。
3.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更显高效,全面深化城市管理“一二三四五六十”工作举措,坚持每周一调度及“督查日报、每周简报、排名通报”制度。投入8300万元打造“智慧西湖”调度指挥中心,实现数字城管、“啄木鸟在行动”问题整改率100%。整治更重实效,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升级“十大专项整治”,清除垃圾广告400余万条,清运垃圾17.4万吨;取缔非法营运“五车”2万辆(次),总量居全市第一;实现“空中管线、非机动车停放”规范整治两个“全覆盖”。措施更有成效,全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65%提高到70%,老城区60余万㎡主次干道实现市场化保洁;在全市率先打造环卫工人爱心驿站、设立流动摊点疏导区和“垃圾广告”疏导区,探索“三微一体”管理等一批特色举措。
(三)社会建设快步并进,各项事业提标进位
1.社会民生保障有力。投入6.78亿元,集中实施134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劳动保障不断健全,新增就业117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160万元,扶持带动1872人就业。医疗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5万人,征缴基金总额1.18亿元。生活保障不断提升,发放城乡低保金3970万元,开展医疗救助1.02万人次、686.7万元,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1142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24个,总面积8000㎡。住房保障不断深化,办理城镇住房出租房租赁备案1516户,租赁面积11.6万㎡;6168户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户通过市、区摇号的方式,实现住房梦。
2.社会稳定维护有方。畅通渠道听民情,建立健全社区(村)、街道(镇、处)、所属行业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排查社会矛盾纠纷1365起,调处成功率95.97%;办理“区长手机信箱”信访件773件、网上信访件400件、“12345”政府热线824件,办结率均达100%。信访包案连民声,全面开展信访积案“百日大化解”活动,坚持区党政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市联席办交办的32件积案,顺利化解31件,化解率96.9%,化解率全市第三、城区第一。重拳整治保民安,着力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等专项整治,突出棚户区消防安全“八个一”建设,全区刑事警情、火灾起数、火灾死亡人数、赴京非访实现“四个下降”,第三季度我区公众安全感测评列全市第二、城区第一,同比上升3位。
3.社会事业推进有序。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顺利迎接省级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评估;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挂牌成立,云飞路第二学校初中部与外国语学校实现联合办学。文化事业日益繁荣,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获评市级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保护基地和传播示范基地,绳金塔、万寿宫、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成功列入“南昌文化符号”十强,入选数量县区第一。卫生计生普及惠民,实现居民健康电子建档率82.9%,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社区建设再上台阶,投入2500万元,改造提升91个社区办公用房,新增社区办公用房面积1.1万㎡;招录6名优秀社区(村)干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荣获全省城市社区建设优秀单位。各项工作再创佳绩,以全市第一的成绩创评全省“双拥模范区”;荣获全省第九届百县(市、区)田径运动会一等奖;获得“2016—2020年度江西省首批科普示范城区”称号。
全区人民武装、统计、审计、档案、人防、慈善、残疾人、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爱国卫生、红十字会等工作,同样亮点纷呈、百花齐放。
(四)政府建设稳步推进,行政效能提档加速
1.法治建设高效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政协提案94件,办结率100%,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100%。深入推进“三单一网”建设,公布权力事项2802项、责任事项2802项、便民服务事项527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年政务信息公开8.8万条,数量居全市第一。
2.效能建设成果凸显。简政放权得到深化,全面完成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市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1项,精简41项;受理并办结审批项目9987件,办结率100%。政府职能得到优化,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实施,卫计体制、城管体制调整基本完毕,工商、质监和食药监等部门改革合并正式挂牌。政务督查得到强化,开展专项重点督查80余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3.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注重警示教育,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开展“十个一”宣传月活动。注重制度规范,公共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全面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完成交易项目97宗,节约预算经费225.52万元。注重作风整治,严肃查处机关作风“慵、懒、散”问题,专项整治“红包”和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问题,全面启动廉政巡查工作,查处违反工作纪律33人,辞退2人。
各位代表,2015年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实现。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极大考验,面对改革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对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的重大挑战,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实在实干,共同实现了西湖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快发展升级,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总部企业160家;实施重大项目257个,总投资150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8倍和6.6倍;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顺利实现五年翻番。西湖综合经济实力始终处于省、市第一方阵,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西省县域经济十大活力县(市、区)”。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强城市建管,宜居品质实现历史性跨越。老城改造累计完成房屋征迁299.06万㎡、24708户,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6.8倍和8.1倍;新城开发累计出让土地2394亩,西湖“一区双城”基本成型。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主次干道市场化保洁实现全覆盖,是全市唯一获得南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的城区。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大民生保障,和谐程度实现历史性提升。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投入区本级民生工程资金11.2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安置、国家孕前优生服务、基层矛盾调解网络、棚户区消防制度、‘网格化’治安管理、社区‘天网工程’、社区健身路径、基层文化活动组织”等“八个全覆盖”。
回顾过去的五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西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西湖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有不少崎岖和坎坷,主要体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发展层次还要加快提升;城市管治任务依旧繁重,改造开发、共建共享还要加力推进;干部作风效能有待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还要加紧完善。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和2016年工作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的目标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重要时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密集叠加,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基本成型,西湖可以大有作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结合西湖实际,确定“十三五”时期是基本建成“幸福西湖”的关键时期,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打造实力西湖、文明西湖、和谐西湖、清正西湖,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总量在全市保位争先、占比在全市稳中求进,全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如期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幸福西湖”。为此,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抓创新、促升级”,推动实力西湖发展更快。推进开放创新、产业升级,引导辖区产业优化、集聚发展。发展布局上,逐步形成以洪城商圈、朝阳新城、中山路及八一广场等特色板块为主导的现代商业中心和现代商务中心。发展支撑上,全面实施服务业升级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发展动力上,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竣工营业,推进“互联网+”经济,着力打造商业特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消费新热点。
2.坚持“抓建管、促提升”,推动文明西湖品质更高。突出绿色协调、生态优化,强化城市管治,打造城市品牌。围绕双城共建,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老城产业升级、功能提升、文化重塑,打造全市宜居宜业宜游的朝阳新城典范。围绕优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围绕文明提升,将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3.坚持“抓共建、促共享”,推动和谐西湖民生更优。坚持深度融合、普惠共享,坚守民生底线,注重机会公平。加快编织覆盖更全的保障网、质量更优的服务网、防控更稳的安全网,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依法强化危害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等问题治理,着力打造“平安南昌”首善区。
4.坚持“抓改革、促实干”,推动清正西湖作风更好。实施深化改革、依法治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人民权利,推动社会发展。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努力营造公平法治、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推进高效施政,加快政府职能与机制转换步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廉洁勤政,加强权力阳光运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扩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
(二)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顺利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六字”总方针和市委“二十字”总任务,牢牢把握建设“幸福西湖”这条主线,激情工作,争先进位,努力在全市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中开创西湖发展新境界。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
财政总收入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抓紧经济发展增长点,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
一是扩大招商引资带动。创新招商举措。加快网站、微博、微信等招商引资自媒体平台建设。积极实施市区联办招商形式,举办现代服务业等专题招商会。强化招商服务。按照跟踪通报、跟踪督查、跟踪考察、跟踪问效、跟踪服务、跟踪护航“六个跟踪”要求,加快推进投资200亿元的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招商成效。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电商100强等知名企业,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10个。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驱动。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加强对后备项目的梳理、包装、推介,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重大项目库。提高项目推进水平。按照“时间表、项目化、责任人”的要求,密切跟进红谷隧道等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达朝阳广场等总投资410亿元的50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开(竣)工率90%以上。拓展项目投资渠道。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运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投资、建设。
三是壮大产业发展拉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聚集。重点发展金融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金融、创新创意和总部营运中心。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培育。积极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等服务业改造升级,鼓励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型业态,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建立体验店,科学设置社区连锁便利店。加快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众创空间发展,新建10个小微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梦想小街”建设基本成型,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加大商务楼宇培育力度,新增商务楼宇2栋以上、建筑面积5万㎡以上。
2.抓住城市管治关键点,实现绿色发展新模式
一是全力实施旧城复兴。加快有序改造。坚持把棚改作为全区第一任务。精心组织万寿宫商城二期棚改等新项目,确保房屋征迁项目个数、征迁面积、征迁户数位居主城区前列。推动功能升级。加快实施各类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建设,通过植入现代服务业元素,实现老城区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传承。妥善处理好旧城改造“拆、改、留”的关系,按照可复制、可推广要求,高标准打造1-2个街区。加快推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三眼井历史风貌区等“文化符号”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管理水平高标准。加快“智慧西湖”建设,搭建涵盖市容、执法、交通等范畴的智能化平台。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市场化保洁水平,打造“机械作业进街巷”试点。综合整治高要求。确保“数字城管”、“啄木鸟在行动”问题整改率100%,巩固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保二争一”地位。继续实施城市管理提质升级工程。加强南昌火车站、洪城商圈等重点区域常态化整治,着力开展建筑垃圾及散装物料运输管理整治。完成新华印刷厂等2 个“家改居”工作。配套建设高质量。新增8座“环卫工人爱心驿站”、5座环卫设施清洗屋。推进朝阳片区道路建设,实施水厂路、朝阳洲中路改造提升,完成道路积水点疏通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一批小游园、小广场、停车场。
三是强力开展生态保护。深入推进“蓝天、清流、净土”行动,建设特色生态文化。积极配合实施大象湖景区建设,打造一批城区公共休闲绿地。加强环保事业建设,确保通过省级“能力建设达标单位”验收。
3.抓好社会民生落脚点,实现共享发展新局面
一是民生事业突出针对性。坚持惠民、便民、利民原则,计划投入3亿元,积极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更加关注救助帮扶。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用1-2年时间将所有低保家庭纳入核对系统。建设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启动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更加关心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强化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零成本”入驻。更加关切托底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化“救急难”试点工作。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开公平公正抓好保障性住房审批分配工作。
二是各项事业突出普惠性。强化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启动珠市小学彭泽路校区等学校(幼儿园)新建、扩建工程。强化卫计事业。大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深入创建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区,稳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强化科技事业。培育2个科技示范社区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科技项目60项。强化体育事业。全力备战南昌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打造一批群众性赛事“品牌”。
三是文化事业突出特色性。提升文化品质。加快文化旅游重点工程建设,协调做好万寿宫博物院建设及陈展,积极开展徐孺子墓原址保护工作。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扶持文化创意、影视动漫、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文化服务产业,力争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型主导产业。实现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科学谋划绳金塔“以节兴市”系列节庆文化活动,培育优质社区文化项目,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四是社会治理突出长效性。治安防控体系化。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天网”工程和经营场所“地网”工程建设。信访维稳制度化。巩固信访积案“百日大化解”活动成果,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制度,健全诉访分离和信访终结制度。法律宣传普及化。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安全责任化。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巩固棚户区消防安全形势,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坚决遏制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抓实自身建设基准点,实现协调发展新气象
一是依托法制增强公信力。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扎实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督查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二是坚持高效增强执行力。严格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逐步实现网上审批全覆盖,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确保“三单一网”建设落到实处。完善政府新闻发布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是突出廉政增强免疫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着力解决怠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从严落实预算编制管理和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切实担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真抓实干,争先进位,为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宏伟蓝图,全力谱写“幸福西湖”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