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时间:2017-02-08 阅读次数: 作者: 】
——2017年2月5日在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小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当旗手、站首位”的西湖担当,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稳增长促转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做大做强。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全区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健上升势头,全面完成区人大十五届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同口径增长0.2%。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亿元,增长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9.4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4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内资45.54亿元,增长13%。
二是三产升级趋势明显。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70亿元,增长31%。“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基地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引进甲骨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土巴兔装修平台、物流团购等知名企业7家,实现年交易额2亿元。南昌韦斯顿进出口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量居全市之首。楼宇经济提质增量。新增楼宇企业621家,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企业31家,超亿元企业3家,商务楼宇利用率达96%。“81楼宇群”①服务外包产业园连续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服务外包示范区。产业项目占比增加。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9.5%,占GDP比重80%。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强力推进总投资594亿元的50个区级重大项目,其中产业项目31个,投资额达550亿元,占比92.7% 。重点推进万达朝阳广场等“十大工程”②重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竣)工。在台北市成功举办“2016南昌西湖海峡两岸健康养老产业合作论坛”,推动南昌台湾健康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在2016年度全市重大项目“三看”活动中,西湖荣获城区第一。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增效。全年共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5个,投资总额650.92亿元,签约金额增长13.5 %,实现开工率100%。在第15届赣港会上签约的西湖区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签约金额6亿美元,总投资达200亿元,于2016年12月28日成功摘牌,是我区有史以来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平台建设提质。新增市级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家,总量占全市的28%,列全市第一。绳金塔食全食美美食街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南古艺术商贸街被评为市级特色商业街,桃花镇在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评选中居全省首位。创业创新活跃。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年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5.11亿元,实现企业政策性减负1.1亿元。新增登记在册企业2470家,增长25.22%;新增个体工商户3774家,增长9%。企服通、大美科技2家众创空间分别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和第一批省级众创空间。
(二)抓建设重管理,功能品位持续提升
一是旧改棚改攻坚克难。面对2016年房屋征迁工作战线更漫长,纵贯西湖东西;区域更中心,毗邻八一广场;情况更复杂,省市单位集中;时间更紧迫,收官任务繁重等特点,全区上下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全面启动万寿宫商城一期、南浦路三期等14处地块房屋征迁项目,累计完成3357户、28.52万㎡。其中,万寿宫商城一期改造房屋征迁,从4月27日召开征迁动员大会,到5月30日全面完成,616户、3.32万㎡征迁任务仅用33天时间完成,刷新了西湖征迁新速度。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殷美根同志评价西湖征迁工作“在全市挑起了大梁、在全省立起了标杆、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
二是城市管理长效常态。机制更加健全。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日一督查,健全考核通报、工作简报、督查通报制度,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即时发现、即时整改。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机制,对各保洁路段实行片长、路长、路段长“三长”包干,对各责任网格实现道路清扫、箱体擦洗、广告清理三类保洁人员全覆盖。举措更加有力。深入推进老旧社区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十大创新”②工作。积极开展“马路本色”行动、城市精致管理奋战120天大行动。大力实施铁路、九州高架、昌南大道及沿江快速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环卫市场化作业和“出租车爱心驿站”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对辖区主次干道的274个变电箱进行艺术创作,改造提升拆迁收储工地围墙10公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垃圾站4座,建成“环卫工人爱心驿站”12处。成效更加突出。完成“智慧西湖”③智能化平台7大功能建设,月均处理城市管理案件近万件,实现城管微信群、啄木鸟、“瞭望镜”问题整改三个100%,圆满完成南昌国际马拉松赛事等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任务。在2016年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三令制”考核扣分排名中,列城区第一。
三是城区建设彰显品位。街区改造备受瞩目。投入6900万元,对兴柴北苑社区实行整体改造,打造全市首个开放式“智慧平安小区”,获得全市综治示范点称号,成为全国综治“南昌会议”参观点。里洲“慢生活”街区成功打造全省健康社区,顺利迎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视察,成为第三届中美友城大会暨中美健康城市论坛全市唯一社区参观点。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完成康王庙路等27条小街巷综合整治。顺利打通桃苑中路“断头路”,在全市率先利用拆迁闲置空地建设11个临时免费停车场,建成泊位1500个。新建、改造社区连锁便利店30家,顺利完成全区剩余的团结路、前进路2处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环境保护多措并举。与瑞士LEP规划公司和瑞士水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孺子亭公园水体治理及周边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对中央环境保护第四督查组转办的11个环保督办案件实现100%处置。清理赣江水源地违法违规码头2处。完成7处小游园街景建设,抚河中路沿线摆花13.6万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8%,被评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集体。
(三)办实事惠民生,民心民力有效增进
一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投入5.85亿元,集中实施131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及民生工程。推进就业创业。建成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完成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5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强化社会救助。发放困难群体、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等各类保障金6000余万元,向2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3.62万元,向482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5.37万元。健全保障体系。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万人,征缴总额3.67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1万人,征缴总额1.53亿元。资助8936名城乡困难群众参保,将低收入重病患者和重残特殊群体全面纳入资助对象范围。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全面完工,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工程、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顺利开工。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深入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顺利迎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同志视察。桃花学校、站前路学校、珠市小学云飞路校区分别与南昌一中、南昌外国语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所,普惠率达87%。7名教师工作室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名师工作室”,居全市首位。我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全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卫计事业取得突破。顺利承办全省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现场会,在铁路四村打造全省首家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健康细胞”④创建试点工作,首批打造3处精品“健康小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固定化,全面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我区被评为“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文体事业齐头并进。“绳金塔传说”新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区成为“南昌文化符号”十强入选数量最多的县区。在江西省第十届百县田径运动会、南昌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中,西湖区代表队均夺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三是平安和谐创建有力。信访维稳成果显著。坚持区党政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全力巩固信访积案“百日大化解”活动成果,省、市交办的22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化解率100%。矛盾调处机制健全。深入推进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化、网格化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云平台、“天网”视频探头与区综治中心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累计录入各类信息74万条,排查社会矛盾纠纷2896起,调处成功率99%。办理“区长手机信箱”信访件287件、网上信访件175件,办结率100%。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⑤责任体系,棚户区消防安全“八个一”⑥实现全覆盖。西湖消防大队八一中队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我区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绳金塔街道老福山社区被评为全省安全社区达标单位。全区刑事警情、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 “三个下降”,全年未发生暴力恐怖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较大以上火灾事件、在省市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以及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全区人民武装、双拥、统计、审计、档案、爱国卫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
(四) 转作风强责任,政府工作规范高效
一是依法行政不断深化。认真落实行政应诉工作规则,按照“谁主管谁应诉”“谁主办谁出庭”的原则,强化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应诉的法定职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件、政协提案74件,实现办结率、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100%。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部门预算单位预决算信息及“三公”经费预算、基层专项支出、预算编制说明实现全公开。
二是高效施政不断推进。顺利完成西湖区政务服务网省、市验收。打造“全天候政府”,推出节假日办证“预约服务”。积极推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和统计登记“五证合一”改革,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全区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万件,办结率100%。受理“12315”热线消费者申诉举报3689件,办结率98%,挽回经济损失306万元。全区9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五星级”服务中心,完成数量和比例均列全市第一。开展区政府专项重点督查15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三是廉洁勤政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开展节假日明察暗访25次,累计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18个,依纪处理23人,廉政谈话71人次,追究主体责任2人。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顺利完成区行政单位及参公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区行政机关“一室一表”(用电)节能改造全面完成。全区精简事业编制200个,机关效能及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拼搏奉献,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区部队、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西湖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既面临宝贵的发展新机遇,也存在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成本越来越高、发展周期越来越长的困难,主要反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升级的成效还不明显;社会治理难点增多,民生改善的效果还不突出;政务服务要求提高,作风效能的改善还不到位等方面。对此,我们将敢作善为,积极应对,奋力攻坚。
二、2017年工作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放眼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虽然较大,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任务、国家战略的全面深化,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加速形成。面向全省,江西围绕“两成为、三提高”⑦的具体目标,全面实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生态大省和先行先试优势,深入探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立足全市,南昌确立了抓好“八大”主要工作⑧战略,实现省会作为更加突出,首位优势更加明显,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加快推进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纵观国情、省情、市情,均为我区巩固城市核心区地位,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辐射效应,提供了更强的发展支撑、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发展平台。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战略机遇,争先进位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发展总基调,以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西湖为发展目标,以打造“四梁八柱”⑨为发展路径,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加快新动能与旧动能融合,努力在全市“三个文明”融合发展中争当主力军、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
财政总收入增长8%;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 加速服务业转型升级,创造繁荣繁华特色路
一是开创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坚持“全域开放”理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方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握招商机遇。借助中博会、赣台会、赣港会等会展平台,不断拓展与省外、境外、国外发达地区的双向交流,努力提高西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分享“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带来的巨大红利。转变招商观念。坚持高端招商,实现由单纯招企业、招项目向招产业转变,由依赖资源和政策向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由政府主导招商向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转变,由引资为主向引资引技引智并重转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工作水平。放大招商成效。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协调决策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跟踪调度、督查问效制度。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电商100强等知名企业,精准招商,择强选优,强力推进红星美凯龙等项目早落户、早建设,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10个。加快推进绿地朝阳中心等总投资729亿元的56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开(竣)工率90%以上。
二是夯实主导产业竞争力。聚焦金融、商贸等主导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增量扩容发展,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都市经济圈”。加快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实施“金融+”计划,发掘民间金融服务企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聚集区。加快商贸服务业升级发展。以洪城商圈为重点,深入推进服务业升级行动,加快建设电子交易平台、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专业市场提升改造一批、升级换代一批、引导搬迁一批,打造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实施“文化+”计划,依托辖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商贸、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媒体、广告创意、动漫网游、文化设计等文创企业,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加快楼宇经济提质发展。大力实施主题商务楼宇打造、老旧商务楼宇升级、税收亿元楼宇培育“三大工程”,加快新力大厦、江西省商务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建设,不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打造现代楼宇经济集聚区。
三是激活发展升级增长点。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区的创新优势,围绕“一带、双城、四轴、五片”⑩“四大布局”,编制完善功能区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经济新业态。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等潜力行业,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商企业,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00亿元。培育消费新热点。加快发展分享经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新热点,积极探索连锁便利店、家政等社区商务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打造各类特色商业街区、商业圈,引导、促进百姓消费。加快培育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健康服务业医养一体化。掀起创业新热潮。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全力支持“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基地三期等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众创空间 4 个。
(二)提升城市品质品味,打造宜居宜业都市区
一是全速拓展城市空间。牢固树立“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加快老城复兴步伐,加大旧改棚改力度,加强朝阳新城管养,盘活各类空间资源,完善路网、绿地、停车场建设,实现旧改棚改与整体环境、与停车场建设、与道路疏通、与功能配套相结合,推动老城与新城同发力、功能与环境同提升、特色与内涵同塑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年计划实施系马桩街、仁寿里地块等19个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房屋征迁,涉及房屋征迁面积76.07万平方米、7120户,切实巩固全市旧改棚改领先地位。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突出以点带面,打造西湖亮点,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积极开展“美丽西湖·幸福家园”?环境综合大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治脏、治乱、治堵、治污、治差工作,确保城区环境实现“一年有变化”,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中“保二争一”。依托“智慧西湖”平台,推动市政设施养护信息化管理。开展“建筑垃圾及散装物料正规化运输星级评定”,完成4座垃圾站建设,推进“机械作业进街巷”。采取市场化手段实施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和社区市容保洁。推进功能建设品质化。重点推进“一河一湖一街一桥一广场”改造工程,采取PPP模式?推进抚河中路、孺子亭公园污水治理及整体改造、梦想小街、九州高架沿线、八一广场周边综合改造工程。在桃苑东路、孺子亭公园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打通朝阳洲北路等2条“断头路”,建设团结路、瑞都花园等4个立体停车场。加快改造铁路生活区、朝阳新城一批服务功能强、管理水平高的精品社区,打造一批“一街一景、一街一韵”的美丽街区,争当全市样板。推进环境保护常态化。积极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管,加大餐饮油烟和扬尘治理力度。着力创建2个省级生态示范村。实施立体绿化工程,提升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数量和质量。
三是全力焕发城市魅力。创响“千年南昌看西湖”名片,彰显“红色基因、古色文化、绿色动感”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文化大区。加大文化资源开发。以庆祝建军90周年为契机,重点打造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东南分局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品牌。加大老街、老巷、老建筑以及非遗项目保护开发,不断增强绳金塔庙会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加快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三眼井历史风貌区、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二期建设,启动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重塑孺子亭公园“徐亭烟柳”风景风貌,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推动区文化馆和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三)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构造共建共享大舞台
一是巩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本级投入2.1亿元持续实施民生工程,实现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构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大民生工作格局。抓好基本民生。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500人次。对入驻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提供“零成本”入驻服务。在建筑等领域逐步实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保障底线民生。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临时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综合性、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推进“救急难”工作,加大特困群体兜底保障力度。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免费救助。关注热点民生。加快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跨区域联动诊疗体系,加强医保异地结算,促进医疗资源开放共享,破解看病难题。加快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建设,按时完成桃花三村安置房建设,圆百姓安居梦。
二是优质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积极与江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借力”“引智”力度,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各项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启动彭泽路学校和朝阳新城第二幼儿园项目建设,完成绳金塔小学过渡安置工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顺利验收,顺利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评估认定。深化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文化素养。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力争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1亿元。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建设2个健康智能示范体育公园(广场),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协会组织,完善指导竞赛功能,增强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健康事业发展。推进健康西湖建设,启动建设1个人口健康文化宣传园、1条中医品牌特色街。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居民健康卡发放,全面实行卫生计生服务实名制,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管理。继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扩大家庭签约服务团队覆盖面。
三是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严守安全底线,加强安全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加强防范机制覆盖。推动“天网”“地网”联网建设,打造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消防重点单位安装消防远程火灾监控系统,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切实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在省市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全面加强烟花爆竹、危险剧毒物品产运销等各环节的安全排查,重点开展在建工地、高层建筑、物流仓储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商城商圈及棚户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深矛盾纠纷调解。全面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严格落实区党政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制度,完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力度。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实在实干好风气
一是强化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更加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更加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优化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和机制,加强政府智库建设,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机制。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高效政府。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打造行政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不断强化企业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统一办税、联合征管作用,打造全市综合治税新样板。完善西湖政务微信、在线访谈、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公众参与平台,实现各类政务服务移动化。推行政务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加强政务督查,以领导干部实干作风引领发展环境优化。
三是强化廉洁政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及时发现处置怠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以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继往开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南昌样板”做出西湖新的更大贡献!
名 词 解 释
1.“81楼宇群”:西湖区环“八一广场”及“八一大道”周边众多楼宇组成的群落,包括江信国际、恒茂华城、洪城数码广场、华龙国际大厦、南宾国际等商务楼宇。
2.“十大创新”“十大工程”:2016年4月,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城市建管十项创新工作及十大工程项目。“十大创新”即老旧社区环境整治、三个“全覆盖”整治、店面装修围挡不占道、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推进、推广无烟烧烤、社区环境卫生自治管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全覆盖、建设环卫设施冲洗平台、打造小餐饮示范街区、建筑垃圾和渣余土密闭运输管理。“十大项目”即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二期-I项目、万寿宫商城一期改造房屋征迁项目、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项目、万达朝阳广场项目、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兴柴北苑社区综合整治项目、停车场建设项目、桃苑中路“断头路”打通工程、西湖区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基地项目。
3.“智慧西湖”:西湖区重点打造的以城市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平台。目前包含一个中心,即智慧西湖指挥调度中心;两个平台,即城市管理平台、城市服务平台;七大应用体系,即城管、平安、教育、环保、社区、医疗、旅游。
4.“健康细胞”创建: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健康中国”由“健康城市”构成,“健康细胞”(即“健康社区”)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五级五覆盖”:2015年1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五级五覆盖”要求,即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五级实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委办定期向本级纪检、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6.“八个一”:为确保棚户区消防安全,近年来,西湖区形成了“八个一”工作机制,即在棚户区每家每户配备一个有用的灭火器、每家每户配备一个烟感报警器、每个单独的院落要有一个警铃、每家每户的灶台配备一块防火板、每栋要有一个消防安全责任牌、每个棚户区要有一支巡逻打更队、每个棚户区要配备一个小喇叭、每月定期开展一次消防培训演练。
7.“两成为、三提高”: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省“两成为、三提高”的具体发展目标,即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显著提高。
8.“八大”主要工作:2017年1月7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要切实抓好“八大”主要工作,即紧盯关键用劲,全力推动产业大发展;注重品质提升,强力推动城市大建管;加速动能转换,竭力推动改革大突破;强化区域协作,加力推动双向大开放;激发活力潜能,大力推动创新大跨越;发挥绿色优势,着力推动生态大提升;坚持协同兼顾,努力推动事业大统筹;瞄准率先小康,倾力推动民生大改善。
9.“四梁八柱”:2016年10月18日,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区委明确提出,全区上下要构筑好实力之梁、文明之梁、和谐之梁、清正之梁,和特色产业支柱、项目建设支柱、财税保障支柱、旧城复兴支柱、城市更新支柱、民生福祉支柱、社会治理支柱、政治生态支柱的“四梁八柱”。
10.“一带、双城、四轴、五片”:西湖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即“一带”,就是以地铁为纽带,大力发展沿线休闲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打造地铁经济带;“双城”,就是打造以八一广场为核心,涵盖中山路、站前路、广场南路沿线的老城商业区,以朝阳新城为核心的新城商务区;“四轴”,就是打造以商贸、金融等产业为重点的八一大道至井冈山大道纵向发展轴,以商务楼宇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的抚生路至抚生南路纵向发展轴,以洪城商圈为核心的洪城路至十字街横向发展轴,以万达、绿地、天虹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核心的桃花南路至云海路横向发展轴;“五片”,就是打造以现代商业中心为目标的中山商圈,以现代科技、休闲金融服务功能区为目标的恒茂商圈,以城市商业中心为目标的洪城商圈,以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区为目标的站西商圈,以沿江总部经济区为目标的朝阳商圈。
11.“美丽西湖·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2016年12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12月18日,西湖区委区政府召开“美丽西湖?幸福家园”环境综合大整治1800人誓师动员大会。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实施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畅通、城市文明提升工程,实现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的目标。
12.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13.“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居委会、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4.“放管服”改革:国务院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时间:2017-02-08 阅读次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
——2017年2月5日在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小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当旗手、站首位”的西湖担当,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稳增长促转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做大做强。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全区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健上升势头,全面完成区人大十五届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同口径增长0.2%。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亿元,增长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9.4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4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内资45.54亿元,增长13%。
二是三产升级趋势明显。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70亿元,增长31%。“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基地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引进甲骨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土巴兔装修平台、物流团购等知名企业7家,实现年交易额2亿元。南昌韦斯顿进出口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量居全市之首。楼宇经济提质增量。新增楼宇企业621家,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企业31家,超亿元企业3家,商务楼宇利用率达96%。“81楼宇群”①服务外包产业园连续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服务外包示范区。产业项目占比增加。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9.5%,占GDP比重80%。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强力推进总投资594亿元的50个区级重大项目,其中产业项目31个,投资额达550亿元,占比92.7% 。重点推进万达朝阳广场等“十大工程”②重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竣)工。在台北市成功举办“2016南昌西湖海峡两岸健康养老产业合作论坛”,推动南昌台湾健康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在2016年度全市重大项目“三看”活动中,西湖荣获城区第一。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增效。全年共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5个,投资总额650.92亿元,签约金额增长13.5 %,实现开工率100%。在第15届赣港会上签约的西湖区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签约金额6亿美元,总投资达200亿元,于2016年12月28日成功摘牌,是我区有史以来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平台建设提质。新增市级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家,总量占全市的28%,列全市第一。绳金塔食全食美美食街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南古艺术商贸街被评为市级特色商业街,桃花镇在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评选中居全省首位。创业创新活跃。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年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5.11亿元,实现企业政策性减负1.1亿元。新增登记在册企业2470家,增长25.22%;新增个体工商户3774家,增长9%。企服通、大美科技2家众创空间分别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和第一批省级众创空间。
(二)抓建设重管理,功能品位持续提升
一是旧改棚改攻坚克难。面对2016年房屋征迁工作战线更漫长,纵贯西湖东西;区域更中心,毗邻八一广场;情况更复杂,省市单位集中;时间更紧迫,收官任务繁重等特点,全区上下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全面启动万寿宫商城一期、南浦路三期等14处地块房屋征迁项目,累计完成3357户、28.52万㎡。其中,万寿宫商城一期改造房屋征迁,从4月27日召开征迁动员大会,到5月30日全面完成,616户、3.32万㎡征迁任务仅用33天时间完成,刷新了西湖征迁新速度。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殷美根同志评价西湖征迁工作“在全市挑起了大梁、在全省立起了标杆、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
二是城市管理长效常态。机制更加健全。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日一督查,健全考核通报、工作简报、督查通报制度,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即时发现、即时整改。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机制,对各保洁路段实行片长、路长、路段长“三长”包干,对各责任网格实现道路清扫、箱体擦洗、广告清理三类保洁人员全覆盖。举措更加有力。深入推进老旧社区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十大创新”②工作。积极开展“马路本色”行动、城市精致管理奋战120天大行动。大力实施铁路、九州高架、昌南大道及沿江快速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环卫市场化作业和“出租车爱心驿站”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对辖区主次干道的274个变电箱进行艺术创作,改造提升拆迁收储工地围墙10公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垃圾站4座,建成“环卫工人爱心驿站”12处。成效更加突出。完成“智慧西湖”③智能化平台7大功能建设,月均处理城市管理案件近万件,实现城管微信群、啄木鸟、“瞭望镜”问题整改三个100%,圆满完成南昌国际马拉松赛事等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任务。在2016年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三令制”考核扣分排名中,列城区第一。
三是城区建设彰显品位。街区改造备受瞩目。投入6900万元,对兴柴北苑社区实行整体改造,打造全市首个开放式“智慧平安小区”,获得全市综治示范点称号,成为全国综治“南昌会议”参观点。里洲“慢生活”街区成功打造全省健康社区,顺利迎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视察,成为第三届中美友城大会暨中美健康城市论坛全市唯一社区参观点。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完成康王庙路等27条小街巷综合整治。顺利打通桃苑中路“断头路”,在全市率先利用拆迁闲置空地建设11个临时免费停车场,建成泊位1500个。新建、改造社区连锁便利店30家,顺利完成全区剩余的团结路、前进路2处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环境保护多措并举。与瑞士LEP规划公司和瑞士水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孺子亭公园水体治理及周边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对中央环境保护第四督查组转办的11个环保督办案件实现100%处置。清理赣江水源地违法违规码头2处。完成7处小游园街景建设,抚河中路沿线摆花13.6万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8%,被评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集体。
(三)办实事惠民生,民心民力有效增进
一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投入5.85亿元,集中实施131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及民生工程。推进就业创业。建成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完成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5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强化社会救助。发放困难群体、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等各类保障金6000余万元,向2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3.62万元,向482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5.37万元。健全保障体系。全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万人,征缴总额3.67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1万人,征缴总额1.53亿元。资助8936名城乡困难群众参保,将低收入重病患者和重残特殊群体全面纳入资助对象范围。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全面完工,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工程、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顺利开工。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深入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顺利迎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同志视察。桃花学校、站前路学校、珠市小学云飞路校区分别与南昌一中、南昌外国语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所,普惠率达87%。7名教师工作室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名师工作室”,居全市首位。我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全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卫计事业取得突破。顺利承办全省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现场会,在铁路四村打造全省首家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健康细胞”④创建试点工作,首批打造3处精品“健康小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固定化,全面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我区被评为“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文体事业齐头并进。“绳金塔传说”新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区成为“南昌文化符号”十强入选数量最多的县区。在江西省第十届百县田径运动会、南昌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中,西湖区代表队均夺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三是平安和谐创建有力。信访维稳成果显著。坚持区党政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全力巩固信访积案“百日大化解”活动成果,省、市交办的22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化解率100%。矛盾调处机制健全。深入推进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化、网格化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云平台、“天网”视频探头与区综治中心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累计录入各类信息74万条,排查社会矛盾纠纷2896起,调处成功率99%。办理“区长手机信箱”信访件287件、网上信访件175件,办结率100%。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⑤责任体系,棚户区消防安全“八个一”⑥实现全覆盖。西湖消防大队八一中队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我区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绳金塔街道老福山社区被评为全省安全社区达标单位。全区刑事警情、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 “三个下降”,全年未发生暴力恐怖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较大以上火灾事件、在省市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以及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全区人民武装、双拥、统计、审计、档案、爱国卫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
(四) 转作风强责任,政府工作规范高效
一是依法行政不断深化。认真落实行政应诉工作规则,按照“谁主管谁应诉”“谁主办谁出庭”的原则,强化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应诉的法定职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件、政协提案74件,实现办结率、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100%。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部门预算单位预决算信息及“三公”经费预算、基层专项支出、预算编制说明实现全公开。
二是高效施政不断推进。顺利完成西湖区政务服务网省、市验收。打造“全天候政府”,推出节假日办证“预约服务”。积极推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和统计登记“五证合一”改革,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全区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万件,办结率100%。受理“12315”热线消费者申诉举报3689件,办结率98%,挽回经济损失306万元。全区9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五星级”服务中心,完成数量和比例均列全市第一。开展区政府专项重点督查15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三是廉洁勤政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开展节假日明察暗访25次,累计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18个,依纪处理23人,廉政谈话71人次,追究主体责任2人。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顺利完成区行政单位及参公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区行政机关“一室一表”(用电)节能改造全面完成。全区精简事业编制200个,机关效能及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拼搏奉献,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区部队、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西湖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既面临宝贵的发展新机遇,也存在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成本越来越高、发展周期越来越长的困难,主要反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升级的成效还不明显;社会治理难点增多,民生改善的效果还不突出;政务服务要求提高,作风效能的改善还不到位等方面。对此,我们将敢作善为,积极应对,奋力攻坚。
二、2017年工作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放眼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虽然较大,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任务、国家战略的全面深化,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加速形成。面向全省,江西围绕“两成为、三提高”⑦的具体目标,全面实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生态大省和先行先试优势,深入探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立足全市,南昌确立了抓好“八大”主要工作⑧战略,实现省会作为更加突出,首位优势更加明显,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加快推进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纵观国情、省情、市情,均为我区巩固城市核心区地位,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辐射效应,提供了更强的发展支撑、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发展平台。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战略机遇,争先进位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发展总基调,以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西湖为发展目标,以打造“四梁八柱”⑨为发展路径,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加快新动能与旧动能融合,努力在全市“三个文明”融合发展中争当主力军、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
财政总收入增长8%;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 加速服务业转型升级,创造繁荣繁华特色路
一是开创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坚持“全域开放”理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方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握招商机遇。借助中博会、赣台会、赣港会等会展平台,不断拓展与省外、境外、国外发达地区的双向交流,努力提高西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分享“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带来的巨大红利。转变招商观念。坚持高端招商,实现由单纯招企业、招项目向招产业转变,由依赖资源和政策向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由政府主导招商向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转变,由引资为主向引资引技引智并重转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工作水平。放大招商成效。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协调决策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跟踪调度、督查问效制度。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电商100强等知名企业,精准招商,择强选优,强力推进红星美凯龙等项目早落户、早建设,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10个。加快推进绿地朝阳中心等总投资729亿元的56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开(竣)工率90%以上。
二是夯实主导产业竞争力。聚焦金融、商贸等主导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增量扩容发展,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都市经济圈”。加快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实施“金融+”计划,发掘民间金融服务企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聚集区。加快商贸服务业升级发展。以洪城商圈为重点,深入推进服务业升级行动,加快建设电子交易平台、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专业市场提升改造一批、升级换代一批、引导搬迁一批,打造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实施“文化+”计划,依托辖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商贸、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媒体、广告创意、动漫网游、文化设计等文创企业,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加快楼宇经济提质发展。大力实施主题商务楼宇打造、老旧商务楼宇升级、税收亿元楼宇培育“三大工程”,加快新力大厦、江西省商务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建设,不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打造现代楼宇经济集聚区。
三是激活发展升级增长点。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区的创新优势,围绕“一带、双城、四轴、五片”⑩“四大布局”,编制完善功能区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经济新业态。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等潜力行业,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商企业,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00亿元。培育消费新热点。加快发展分享经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新热点,积极探索连锁便利店、家政等社区商务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打造各类特色商业街区、商业圈,引导、促进百姓消费。加快培育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健康服务业医养一体化。掀起创业新热潮。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全力支持“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基地三期等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众创空间 4 个。
(二)提升城市品质品味,打造宜居宜业都市区
一是全速拓展城市空间。牢固树立“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加快老城复兴步伐,加大旧改棚改力度,加强朝阳新城管养,盘活各类空间资源,完善路网、绿地、停车场建设,实现旧改棚改与整体环境、与停车场建设、与道路疏通、与功能配套相结合,推动老城与新城同发力、功能与环境同提升、特色与内涵同塑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年计划实施系马桩街、仁寿里地块等19个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房屋征迁,涉及房屋征迁面积76.07万平方米、7120户,切实巩固全市旧改棚改领先地位。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突出以点带面,打造西湖亮点,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积极开展“美丽西湖·幸福家园”?环境综合大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治脏、治乱、治堵、治污、治差工作,确保城区环境实现“一年有变化”,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中“保二争一”。依托“智慧西湖”平台,推动市政设施养护信息化管理。开展“建筑垃圾及散装物料正规化运输星级评定”,完成4座垃圾站建设,推进“机械作业进街巷”。采取市场化手段实施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和社区市容保洁。推进功能建设品质化。重点推进“一河一湖一街一桥一广场”改造工程,采取PPP模式?推进抚河中路、孺子亭公园污水治理及整体改造、梦想小街、九州高架沿线、八一广场周边综合改造工程。在桃苑东路、孺子亭公园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打通朝阳洲北路等2条“断头路”,建设团结路、瑞都花园等4个立体停车场。加快改造铁路生活区、朝阳新城一批服务功能强、管理水平高的精品社区,打造一批“一街一景、一街一韵”的美丽街区,争当全市样板。推进环境保护常态化。积极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管,加大餐饮油烟和扬尘治理力度。着力创建2个省级生态示范村。实施立体绿化工程,提升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数量和质量。
三是全力焕发城市魅力。创响“千年南昌看西湖”名片,彰显“红色基因、古色文化、绿色动感”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文化大区。加大文化资源开发。以庆祝建军90周年为契机,重点打造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东南分局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品牌。加大老街、老巷、老建筑以及非遗项目保护开发,不断增强绳金塔庙会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加快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三眼井历史风貌区、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二期建设,启动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重塑孺子亭公园“徐亭烟柳”风景风貌,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推动区文化馆和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三)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构造共建共享大舞台
一是巩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本级投入2.1亿元持续实施民生工程,实现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构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大民生工作格局。抓好基本民生。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500人次。对入驻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提供“零成本”入驻服务。在建筑等领域逐步实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保障底线民生。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临时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综合性、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推进“救急难”工作,加大特困群体兜底保障力度。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免费救助。关注热点民生。加快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跨区域联动诊疗体系,加强医保异地结算,促进医疗资源开放共享,破解看病难题。加快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建设,按时完成桃花三村安置房建设,圆百姓安居梦。
二是优质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积极与江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借力”“引智”力度,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各项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启动彭泽路学校和朝阳新城第二幼儿园项目建设,完成绳金塔小学过渡安置工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顺利验收,顺利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评估认定。深化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文化素养。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力争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1亿元。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建设2个健康智能示范体育公园(广场),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协会组织,完善指导竞赛功能,增强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健康事业发展。推进健康西湖建设,启动建设1个人口健康文化宣传园、1条中医品牌特色街。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居民健康卡发放,全面实行卫生计生服务实名制,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管理。继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扩大家庭签约服务团队覆盖面。
三是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严守安全底线,加强安全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加强防范机制覆盖。推动“天网”“地网”联网建设,打造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消防重点单位安装消防远程火灾监控系统,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切实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在省市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全面加强烟花爆竹、危险剧毒物品产运销等各环节的安全排查,重点开展在建工地、高层建筑、物流仓储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商城商圈及棚户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深矛盾纠纷调解。全面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严格落实区党政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制度,完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力度。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实在实干好风气
一是强化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更加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更加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优化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和机制,加强政府智库建设,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机制。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高效政府。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打造行政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不断强化企业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统一办税、联合征管作用,打造全市综合治税新样板。完善西湖政务微信、在线访谈、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公众参与平台,实现各类政务服务移动化。推行政务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加强政务督查,以领导干部实干作风引领发展环境优化。
三是强化廉洁政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及时发现处置怠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以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继往开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南昌样板”做出西湖新的更大贡献!
名 词 解 释
1.“81楼宇群”:西湖区环“八一广场”及“八一大道”周边众多楼宇组成的群落,包括江信国际、恒茂华城、洪城数码广场、华龙国际大厦、南宾国际等商务楼宇。
2.“十大创新”“十大工程”:2016年4月,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城市建管十项创新工作及十大工程项目。“十大创新”即老旧社区环境整治、三个“全覆盖”整治、店面装修围挡不占道、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推进、推广无烟烧烤、社区环境卫生自治管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全覆盖、建设环卫设施冲洗平台、打造小餐饮示范街区、建筑垃圾和渣余土密闭运输管理。“十大项目”即绳金塔特色商业街区二期-I项目、万寿宫商城一期改造房屋征迁项目、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项目、万达朝阳广场项目、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项目、兴柴北苑社区综合整治项目、停车场建设项目、桃苑中路“断头路”打通工程、西湖区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基地项目。
3.“智慧西湖”:西湖区重点打造的以城市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平台。目前包含一个中心,即智慧西湖指挥调度中心;两个平台,即城市管理平台、城市服务平台;七大应用体系,即城管、平安、教育、环保、社区、医疗、旅游。
4.“健康细胞”创建: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健康中国”由“健康城市”构成,“健康细胞”(即“健康社区”)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五级五覆盖”:2015年1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五级五覆盖”要求,即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五级实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委办定期向本级纪检、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6.“八个一”:为确保棚户区消防安全,近年来,西湖区形成了“八个一”工作机制,即在棚户区每家每户配备一个有用的灭火器、每家每户配备一个烟感报警器、每个单独的院落要有一个警铃、每家每户的灶台配备一块防火板、每栋要有一个消防安全责任牌、每个棚户区要有一支巡逻打更队、每个棚户区要配备一个小喇叭、每月定期开展一次消防培训演练。
7.“两成为、三提高”: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省“两成为、三提高”的具体发展目标,即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显著提高。
8.“八大”主要工作:2017年1月7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要切实抓好“八大”主要工作,即紧盯关键用劲,全力推动产业大发展;注重品质提升,强力推动城市大建管;加速动能转换,竭力推动改革大突破;强化区域协作,加力推动双向大开放;激发活力潜能,大力推动创新大跨越;发挥绿色优势,着力推动生态大提升;坚持协同兼顾,努力推动事业大统筹;瞄准率先小康,倾力推动民生大改善。
9.“四梁八柱”:2016年10月18日,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区委明确提出,全区上下要构筑好实力之梁、文明之梁、和谐之梁、清正之梁,和特色产业支柱、项目建设支柱、财税保障支柱、旧城复兴支柱、城市更新支柱、民生福祉支柱、社会治理支柱、政治生态支柱的“四梁八柱”。
10.“一带、双城、四轴、五片”:西湖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即“一带”,就是以地铁为纽带,大力发展沿线休闲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打造地铁经济带;“双城”,就是打造以八一广场为核心,涵盖中山路、站前路、广场南路沿线的老城商业区,以朝阳新城为核心的新城商务区;“四轴”,就是打造以商贸、金融等产业为重点的八一大道至井冈山大道纵向发展轴,以商务楼宇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的抚生路至抚生南路纵向发展轴,以洪城商圈为核心的洪城路至十字街横向发展轴,以万达、绿地、天虹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核心的桃花南路至云海路横向发展轴;“五片”,就是打造以现代商业中心为目标的中山商圈,以现代科技、休闲金融服务功能区为目标的恒茂商圈,以城市商业中心为目标的洪城商圈,以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区为目标的站西商圈,以沿江总部经济区为目标的朝阳商圈。
11.“美丽西湖·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2016年12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12月18日,西湖区委区政府召开“美丽西湖?幸福家园”环境综合大整治1800人誓师动员大会。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实施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畅通、城市文明提升工程,实现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的目标。
12.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13.“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居委会、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4.“放管服”改革:国务院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